经典句子精选-说说大全-心情精选-文案米

程颢心学还是理学-集锦61句

更新时间:2023-04-20 17:23点击:

程颢心学还是理学

1、因此,他又认为“欲传圣人之道,扩充此心焉耳”。

2、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其客观唯心主义倾向比较明显,他的思想后来由朱熹全面继承并大成。

3、程颢认为,理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趋势,“理者,天也”;认为“器亦道,道亦器”,将道视为无始无终的万物主宰。

4、程颢(1032~1085),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程颐(1033~1107),中国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字正叔。河南洛阳人。学者称伊川先生。

5、较之周敦颐、张载和邵雍,二程进一步摆脱了道教的影响而回归到儒学正宗,胡安国曾说:“孔孟之道不传久矣,自颐兄弟始发明之,而后其道可学而至也。”

6、程颐虽然也偶谈“一人之心即天地之心”之类,但毕竟谈得不多。

7、程颢[hào](1032年-1085年)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与程颐世称“二程”,其所亲撰有《定性书》、《识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遗书》《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书》。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8、二、濂学的代表人物是周敦颐。将道教、佛教中的思想与儒学相结合,将宇宙本源道德化,是程朱理学的开山祖师。

9、程颢说:“天者,理也”,“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10、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程颢,程颐),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

11、因而,程颢突出宣扬“良知良能”说,认为“良知良能,皆天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12、二程兄弟的基本哲学观点是一致的,他们都把“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或称之为“天理”“道”。

13、一、洛学的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兄弟以及理学宗师朱熹。认为理是天地万物的本源,主张三纲五常。

14、周濂溪的濂学、张载的关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后来洛学由朱熹发扬光大,在福建创出闽学,成为居正统之位的程朱理学。濂、洛、关、闽四学派,人称理学四派。

15、宋代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其代表人物分别是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

16、第三部分(总结)

17、四、新学的代表人物是王安石。重视经术,主张以经术造士,提出诗义、书义、周礼义。

18、所以,要使自己的心不为外物所迷,必须超然于物质、精神的欲望之外,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天理,保住“良知良能”。

19、事实也的确如此,不仅由二程开始充分论证的“理”是宋明时期儒学的最高范畴,而且这时期学术思想的体系与规模也是二程确立的,因而,其思想便理所当然地成为理学的正统与典型形态。可以说,程颢、程颐乃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20、程颐认为儒家哲人早已说过,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格物”就是穷理,“理”是人内心固有的,只是往往被外欲所诱惑,使理、心不能会而为一。这样,人欲和天理就会对立,且人欲会导致天理的丧失,为此,认识天理应“求于体”、“求于内”,应主动地“存天理,灭人欲”,以此化解个体与社会、个体欲望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矛盾,从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能够真心地去履行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

21、宋代理学代表人物朱熹。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宋代理学是宋代哲学的主流,是儒家哲学的特殊形势,因为理学家主要讨论内容为义理,性命之学,故称为理学

22、在此以前,虽然也有人提出过“理”,但只是被作为事物的规律提出的,而把它当成万物本原和人类社会的最高准则,则从程颢开始。

23、他认为“理”不仅总摄天地万物,而且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24、还认为,一物须有一理,但一物之理即是万物之理,而万物之理就是一个天理。

25、二程兄弟在总结了先秦关于理和道的观念以及宋初以来的思想家关于理的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理”抽象为宇宙的本体,作为哲学最高范畴提出来,构造了一个以理为最高本体的唯心论体系。

26、宋明理学经过周敦颐、张载、邵雍等人的共同努力,思想体系已初步形成。

27、程颐、程颢的“洛学”标志着宋代理学体系的形成;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朱熹,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天理”思想;陆九渊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是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祖;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

28、他明确宣称,“心”生来就具有知万物之理的“良知良能”,“心是理,理是心”。

29、尽管如此,二程兄弟对于“理”的体认也同中有异。

30、程颐特别强调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区别,以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道非阴阳也,所以阴阳者道也,离开了阴阳便没有道。

程颢心学还是理学

31、在二程那里,既然理是宇宙本原,那么,认识理、体认理的真谛也就成了他们的最高追求。

32、理心一体,万物皆在我心中,因此人们不需要去认识了解客观世界,而只需要认识自己的心即可。

33、理学实际创始人为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程颢,程颐),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提出“理”先于天地而存在,将上的地位。其为学主张“即物而穷理”。与朱熹对立的为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题。

34、第一部分(原因)

35、五、心学的代表人物是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提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36、二程曾说:“父子君臣,常理不易。”又说:“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理的原则“推之而四海皆准”,不仅不能违背,而且要顺“理”而行,自觉接受“理”的支配,依“理”行事,具体说来,便是严格遵循封建秩序。

37、三、关学的代表人物是张载。提出以气为本的宇宙论。

38、心学的创始人是程颢。

39、所以,我们通常所说的“程朱理学”中的“程”主要是指程颐,而非程颢。

40、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41、强调“我”与天地万物不可分,天地万物皆与我浑然一体,“天人本无二”,只要人们“诚敬存之”,使内心寂然无事,便可达到“仁”的境界。

42、不仅如此,在人类社会中,封建制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伦理纲常,也是天理的表现。

43、二程兄弟把封建主义的等级制度与伦理原则,上升到了哲学本体论的高度。

44、程颐所认为的“理”,重在指客观事物之所以然,如水之所以寒,火之所以热,是自然之理。

45、第三部分(二程同中有异)

46、世界上只有一个绝对的理,包括人在内的万物都是由“理”派生出来的,它们在“理”的基础上统一起来,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统驭万物的绝对精神实体。

47、很显然,这种主张与程颢的主张有明显的差别。

48、洛学的形成受到了前人的启发和影响,而从根本上说,二程的思想具有相当的独创性,从而别具一格,自成体系。

49、程颢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直接开启了此后的陆王心学。

50、然而,理学作为一种典型的形态正式形成,还要归功于“洛学”的兴起。

51、至此,二程完成了理学思想体系的基本建构,成为理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

52、程颐的哲学,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命题,对宋明哲学发生了很大影响。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以后陆王心学一派。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开了以后朱学一派。

53、由程颢、程颐二兄弟所开辟的洛学,是宋明理学中的重要学派。

54、第二部分(二程观点)

55、对此,他曾说:“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程颐也主张天理论,他说:“天下只有一个理”“万物皆是一理”。

56、这样,天理才能存在,人欲才能有效地遏制,儒家的伦理规范才能变成现实。

57、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1、周敦颐周敦颐(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周敦颐是北宋五子之一,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2、程颢程颢(1032—1085.7.9)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其“明道先生”。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代表人物。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举进士后,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程颢在北宋嘉祐年间考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在学术上,程颢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3、朱熹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4、陆九渊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遂还乡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5、王守仁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来源:——宋明理学

58、朱熹说:“夫以二先生倡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

59、程颢是程朱理学,心学是王阳明

60、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朱熹、程颢、陆九州等

程颢心学还是理学

61、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为历代儒客推崇。最早可推溯自孟子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至明朝,陈献章开启先河,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明代儒学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推荐文章

官方微信公众号